美国企业的装嫩问题(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国的大小公司,都开始重视所谓“企业文化”,仿佛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然就不“酷”,不能吸引人了。没见过世面的大学毕业生,很容易因为某些公司鼓吹的“年轻文化”而加入他们,进去之后才发现不爽。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一切的人,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拿出来专门说一下。

说到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首先进入头脑的当然是 Google。Google 总是号称“不作恶”(don’t do evil),声称自己虽然是大公司,却仍然保留了 startup 的文化。进入 Google 时,HR 都会告诉你要“Googley”,应该接受 Google 的价值观,融入 Google 的文化。在 Google,到处是鲜亮的“Google 色”设计,人们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稀奇古怪的魔方,各种谜题和玩具。办公室各个角落都有 foosball,台球桌,游戏机,Rock Band 一类游乐设施。时不时还有人发动 NERF 枪战,一颗颗的泡沫子弹从你头顶上呼啸而过…… 初进 Google,你也许会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年轻的公司!

确实,Google 的文化属于 startup 文化,然而 startup 文化真的好吗?我在好几个真正的 startup 待过,所以我知道他们确实也是那个样子。很多 startup 的办公室采用完全的“开放空间”设计,办公桌之间没有挡板,同事之间完全没有隐私可言。在某些 startup 里,甚至把电脑摆成一排排的,程序员肩并肩地坐在一起工作,跟中学生上课的教室一样。当然,各种玩具,游戏机,NERF 枪,都是不可少的。很多 startup 在管理上还采用 Agile 方法,每天早上开站会,Scrum,在全公司采用结对编程(pair programming),引入各种新的程序语言(Scala,Clojure,Go,Haskell)和其它“新技术”,经常自己一拍脑门想出与众不同的,“新”的团队合作方式,就立马开始在全公司推行,等等…… 这些公司很想制造一种“融洽”,“合作”,“年轻”,“创新”的氛围,然而经验告诉我,这样的做法几乎总是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些“新奇”,“年轻”的企业文化,似乎很容易吸引刚走出学校,未经世事的年轻人,然而在一个成熟的人看来,这些公司并没有显示出真正的活力,而是显示出愚蠢和虚伪。事实证明,缺乏隔离措施的所谓“开放空间”办公室,其实不如传统的单间办公室或者隔离间(cubicle)。编程需要的是独立思考,很多人思考时不喜欢别人能直接看见自己。没有隔离和隐私措施的办公室,使得员工之间随时都可以互相干扰,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对于写出优雅清晰的代码是很不利的。时不时地发动 NERF 枪战,不但极大地干扰其他人的正常工作,而且制造一种浮躁虚假的氛围,你甚至可能因此受伤。至于 Agile,站会,试用新语言,突发奇想的新管理方式,采用结对编程,鼓吹 TDD 等等,都是 startup 的通病。很多新公司没有经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再加上招来一些不懂装懂的管理者,所以走一步错一步,一步步地走向失败。

在我和朋友们的眼里,Google 就像一个上了年纪,身材变形的大妈,偏偏要染了彩色头发,穿上日本少女装,嗲声嗲气地说话,各种卖萌,让人觉得恶心。这是什么问题呢?这里有一个“得体”的问题。一个人的穿着和行为,必须符合他的实际年龄或者更加成熟,才会显得得体和优雅。一个小男孩完全可以穿上笔挺的西装,气质稳重也不会招人厌恶。然而一个大叔或者大妈,穿上少男少女装,嗲声嗲气说话,那就会让人恶心。事实是,不管人的年龄如何,成熟稳重优雅才是正道。我们可以容忍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略显幼稚和浮躁,却难以接受有一定生活经历的人显示出这样的气质,因为我们期望他们已经学会一些东西。

当然,我并不是说 startup 采用这样的文化就可以接受。其实不管公司成立时间有多短,采用这种“装嫩文化”,都是一样的问题。公司成立的时间虽然短,然而公司里的人却都已经是大学毕业的成年人,所以就算再“年轻”的公司,把公司文化搞得跟中学似的,会让有经验的人笑话。每一次进入这种刻意制造年轻氛围的公司,我都会发现里面有非常奇葩的问题,所以我后来都避免加入这样的公司。

其实美国公司这些所谓“企业文化”,都是刻意做出来的表面现象,换句话说就是“装”,或者叫“套路”。无论表面上多么“和谐”和“年轻”,都是假的。公司装嫩的目的,往往在于掩盖他们本质上的问题。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说明他们在本质上是不尊重人的。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每一个员工自然而然从自己的生活中带来的,而不应该是公司创始人一意孤行“制造”出来的。一个好的企业,首先应该对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正的关心,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可以安心工作的环境,提供好的福利,剩下的所谓“文化”,不需要你刻意去制造,自然而然就会有了。

据我了解,这种装嫩现象是美国公司特有的问题,欧洲和中国的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这种问题。不过我也知道,由于很多中国人对美国的崇拜心理,再加上很多从美国公司海龟的中国人,有些中国的 startup 也开始采用类似的装嫩作法。在这里我想告诉广大的中国企业,我们其实没必要模仿美国公司的这种装嫩文化,它并不是什么好东西。